斑鱼狗

Ceryle rudis   Linnaeus
   

  304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 (依据云南亚种描述。)
成鸟 头具羽冠,但较冠鱼狗的为小。额、头顶、羽冠黑色;眼先和眉纹白色;颈的两侧白色,中央黑色,形成半白色环;背、腰和尾上覆羽白色,具许多大的黑色斑点;尾羽黑色,基部和末端白色。翼黑色,每枚羽毛中部和端部或末端白色(第1—3枚初级飞羽末端无白色)。颏白色;喉也白色,但其两侧羽毛末端具黑色斑点;耳羽黑色;胸黑色,中间有一粗的白色胸环,形成黑、白、黑色三条胸环;腹白色,但两侧羽毛有黑色端部;尾下覆羽白色。
虹膜淡褐色;嘴、脚均黑色。
量衡度(mm,g)(注:见图1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5) 93 279.8 56 135.6 73.4 10.64
(84—97) (277—282) (50—59) (134—138) (69—76) (10.0—11.2)
♀♀(2)102 266—275 53—56 138 72—78 10.0

鉴别特征

鉴别特征 与冠鱼狗相似,但个体较小,羽冠也没有那么大;眼后具一道长而阔的白色眉纹;尾羽白色,具宽阔的黑色次端斑。

大小

量衡度(mm,g)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5) 93 279.8 56 135.6 73.4 10.64
(84—97) (277—282) (50—59) (134—138) (69—76) (10.0—11.2)
♀♀(2)102 266—275 53—56 138 72—78 10.0

生境信息

生态 栖于小河边,常停息于岸边离水面较近的树上。多在水域附近飞行,速度较缓慢。飞行高度一般10 m左右。觅食时,常贴近水面低飞,来回穿梭;不时停翔于3—10m空中,一俟发现猎物,马上收翼俯冲,继而迅速回升。性机敏。捕捉小鱼、虾、蟹及水生昆虫和蝌蚪等为食。
繁殖期在3—5月。以堤岸或断崖的土洞为巢,每次产卵约4—5枚。

繁殖特征
国内分布
经济意义
引证信息
检索表文本

亚种检索表

嘴长(自鼻孔前缘量起)7♂♂55.2,4♀♀54.2 mm;胸部近腹的黑环较细;胸部中央有的标本白色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普通亚种 C.r.insignis
嘴长(自鼻孔前缘量起)4♂♂50.2 mm,1♀48 mm;胸部近腹的黑环较粗;胸部中央无白色……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云南亚种 C.r.leucomelanura